查看: 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岛舆情 | 2017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舆情分析

[复制链接]
舆情背景2017年4月5日,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宣传典型,对辽宁省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唐国华在会上强调:
一、   高校要认真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

二、   高校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毕业生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带动毕业生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实训培训基地,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三、   高校要发挥校企联盟功能,助推毕业生在辽宁精准就业创业;
四、   辽宁省教育厅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问责机制;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面临三大问题及对策
唐国华厅长表示,今年辽宁省预计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0.1万人,辽宁省政府已经确定高校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目标为90%以上,在辽宁就业率目标为85%以上。
从目前来看,毕业生就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辽宁省社会提供的岗位不够充足,工资待遇相对偏低,没有足够的人才吸引力,一些市、县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不多,已经出台的政策力度不大;
二、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有业不就”现象存在;
三、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层次、数量以及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融合度不高。
针对高校毕业生存在的上述问题,辽宁省教育厅拿出相应对策提振就业:
一、新建10个校企联盟,各联盟举办不少于3场特色招聘会,建立健全校企联盟内“校校间”、“校企间”招生就业、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深层次合作制度。通过校企联盟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就业创业供需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扩大就业创业供需双侧覆盖面。
二、毕业生可做“科研助理”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要求,高校要带领学生跟随成果进入生产一线,促进科技成果在省内企业转化,让学生在成果转化中就业创业。原则上,每个转化项目都要安排应届毕业生做科研助理,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
三、毕业生可参加在研项目6个月以上。今年就业工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参加“在研应用项目”研究,培养毕业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按照要求,凡是适宜学生参与的“在研项目”,每个项目要吸纳不少于3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参与时间不少于6个月。
四、创业孵化基地人均使用面积超5平方米,每年至少扶持30个创业孵化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技资源,满足每年1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入驻基地开展创业实训实践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人均使用面积要达到5平方米以上,专项经费投入要达到每生每年5000元以上,指导教师与入驻学生比例要不低于1:20。
五、每所高校每年至少扶持30个创业孵化项目。对于创新意识强、有创业项目的学生,组成团队进入孵化基地进行孵化,保证孵化时间达到半年以上。
六、辽宁省教育厅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建立50个省级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辽宁省教育厅每年重点支持100个左右以提升人才供给质量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的服务面向改革试点专业,支持建设200个左右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
辽宁省教育厅还决定:到2020年,辽宁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将调减15所左右;减招、停招或撤销重复设置、规模过剩、质量不高、需求不旺、就业差的学科专业点400个左右。
舆情数据截至2017年4月19日17点,绿岛舆情监测系统平台共采集到与之相关的文章3658篇,其中:微博48篇;微信3021篇;新闻网376篇;App126篇;纸媒62篇;论坛25篇。
事件热词分布来看,招聘、高校、辽宁、等词的词频较高:
从事件声量地域排行来看,辽宁、北京和上海排名靠前。

报道网站Top5里,辽宁教育厅排第一,起到了引领舆论的作用:
舆情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涉及到大学生本人和他们的家人,更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为一省教育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的六条具体举措将安排、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个概念细化成可操作、可量化的做法。这些做法又和辽宁当前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息息相关:
辽宁省教育厅帮助毕业生打造更好的自己
在这四点要求里,“高校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毕业生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既指出了提高毕业生质量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的关键,又通过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让毕业生有机会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获得更好的薪酬待遇。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带动了新一轮外贸企业涌入中国的热潮,不但推动了上海国际商贸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上海自贸区采用综合型功能的开放式发展模式,着力形成高端服务业的产业集聚,这一建设目标凸显了目前金融服务、高端航运及文化贸易等行业的人才缺口,催生了对优质人力资源的新需求。位于上海的众多高校应时而动,通过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符合自贸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批符合自贸区要求的“好用型”人才。
2017年4月1日上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揭(授)牌仪式在辽宁人民会堂举行,这标志着备受辽宁人关注和企盼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预计大量企业会在辽宁自贸区落户,就像上海自贸区一样,这些企业需要招聘员工,必然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自贸区内企业的工资水平有望与国际接轨,因此有能力的大学生将有机会挣到更高的工资。另外,纳税人在自贸区内所挣工资在纳税时还可以分期,这又将给他们减轻经济压力。所以辽宁自贸区的运营不但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多优质就业机会,还将增加他们的收入。
好的机会留给有准备的头脑。辽宁省教育厅通过建设以沈阳工业大学“面向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制造综合实验基地”为代表的29个项目,逐步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所就职的单位,更难能可贵的是,让这些参与项目的毕业生积累更好的工作经验,从而有机会一毕业就加入到辽宁自贸区这种起点更高、收入更高的工作单位。
夯实基本功,振兴东北经济
教育厅以“工匠精神” 夯实毕业生就业基本功,振兴东北经济:
在四点要求中,第三点是“高校要发挥校企联盟功能,助推毕业生在辽宁精准就业创业,与之配合的是在辽宁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教育厅明确指出“紧盯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深挖就业需求和创业项目,通过校企联盟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就业创业供需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每个校企联盟每年要举办不少于3场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型系列招聘活动。2017年要新筹建10个校企联盟,加快扩大就业创业供需双侧覆盖面。”并要求“紧密结合辽宁三次产业发展需要,省教育厅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建立50个省级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100个校企合作服务面向改革试点专业、200个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和40个研究生实践基地,组织122个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切实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有效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这种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的计划得到实施,势必让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就业前把心态摆正,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工作,在把基础打好的情况下创新求变,把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辽宁省教育厅这种扎扎实实打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培养思路正与当今中国打造“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2016年10月,上海正式宣布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政府全力支持上海申办国际技能大赛。据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李克强总理4月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对上海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进行考察评估的世界技能组织主席巴特利。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人力人才是最大的资源。中国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努力培养更多就业创业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助推中国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带动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
东北地区的发展和振兴离不开人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是振兴地区经济的生力军。2016年5月,腾讯大数据曾发布了一份《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从多维度分析了城市的年轻人口格局。在这份报告中,哈尔滨的年轻指数在30个二线城市中排第28位,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的排名都在20名开外,最靠前的是大连,排在第23位。这说明东北的城市年轻度普遍不高,年轻人流失严重。以哈尔滨为例,年轻的人口流出率达35.75%。东北振兴关键应该是青年人才在本地能发挥一技之长,安居乐业。留住年轻人,亲情牌固然重要,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人的薪酬制度固然起重要作用,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业、就业政策能够帮助年轻人成功,使他们不愿离开家乡。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聚焦了就业创业。会议指出,鼓励地方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创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此,辽宁省规定,确定参加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的人员,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除了辽宁省层面,沈阳市也在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中提出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
《沈阳日报》4月15日报道,辽宁省省会沈阳在《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具体措施是:面向主导产业培育人才,鼓励在沈高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智能机器人、工业设计等独立学院,创新办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亟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造就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技能人才。以产教融合、双元培养为主攻方向,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元育人制度,引入顶尖国外教育机构来沈阳办学,形成一流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培训服务力度。
辽宁省教育厅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在高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帮助他们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用具体项目培养,打造合格的工作人员;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毕业生,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成为“最好用”的员工。
未来的社会竞争残酷,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很可能立即面临失业的风险。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辽宁省教育厅想家长和学生之所想,结合社会以及企业之所需,提出“提高毕业生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和“高校要发挥校企联盟功能,助推毕业生在辽宁精准就业创业”的工作思路,积极、有步骤地推进毕业生用“工匠精神”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不但让毕业生在学校学习和实习期间有的放矢地丰富自己,充分掌握在工作岗位中应该具备的本领,又能够通过对高校毕业生一系列的打造计划为振兴东北经济做出贡献。
▍撰稿:韩达克
▍主编:马卿轩
▍部分内容 参考:央视网、《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
出品:沈阳城市学院·绿岛舆情研究所
数据来源:绿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商务合作—
QQ/微信:46122399

GM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